[发表于2013-04-28 15:53:37 来源: ]
教育局“如此发放绩效工资”的实质 将 30%由校长掌控由他们便宜行事,是教育局和校长们的合谋。 如此动因,名义上好像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教师、有效管理(这样的“有效管理”本身就值得质疑),其实际在强化校长权力之同时,更加固化了其寻租空间。 殊不知 ,当教育由他们“带病运行”,如此举措,只能导致教育问题日益严重。 1.完全由校长把控的“公用经费”这一块,校长们是否已不够用了? 或者“公用经费”加上其他“创收”,滥用或分赃已呈极度赤字? 2.一些学校经费被挤占、挪用、挥霍,甚至被侵吞,公用经费似乎只是校长个人的小金库(一些人胆大包天、为所欲为);当其权力缺乏制约机制和透明度时,其底线再一次沦陷。在此背景下,把手又伸向教师的绩效工资,又何以取信于教师?在校长声誉狼藉之时,它能走多远?而它到底能够走多远,只取决于它的声誉,而声誉的根本则是透明度。 (已经够了,其他不必再细说) 教育局越想折腾,老师和学生就越苦逼,最后教育会被弄得稀烂成糊 三种前兆 1.无论何事 ,均黑白不分 2.内行的人,越来越谦虚客气,甚至低三下四;外行的人,越来越 猖狂胡为,致使底线一退再退 3.问题到了严重的程度之后,凡事皆被合理化,一切均被默认,不痛不痒,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。 以上三条在一些学校正在实现......(望对号入座) 在没有底线的地方,好人与 坏人较量往往失败,因为他们没有坏人拥有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——无耻。 就好比踢球,当潜规则盛行之时,能赢球的往往是那个最流氓的球队。
上一篇:案情通告(系列持刀抢劫案)
下一篇:张家界公众论坛版主招募